药师岩石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城二十一公里的西北山区飞凤山,山势奇绝。岩上有十五窟,三十五龛,大小摩崖造像一千余尊。据考证,药师岩石窟始建于晚唐开成二年,距今一千多年,比建于公元八九二年的大足石窟还早六十多年,是难得的唐代造像精品。
药师岩在出江镇与斜源镇交界的凤凰山后、飞凤山腰。山腰上有一佛像石窟,沿山石而盘桓塑造有大小摩岩造像1032尊,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以供主佛像药师佛而得名,故名药师岩。由清代翰林伍嵩生所书的“飞凤山”三个大字饱经沧桑,山体的字迹上布满了青苔,面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向我们讲述着药师岩的历史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