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古籍中于和於的区别
时间:2025-04-15 04:49:49
答案

一、含义不同。

1.于释义如下:

在:黄河发源于青海。

向:求救于人。

给:嫁祸于人。

对:忠于祖国。

自、从:青出于蓝。

表示比较:大于。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

2.於释义如下:读音wū:文言叹词。

於乎、於戏,文言叹词,旧时祭文常用表示叹息。读音 yū:姓,同“于”。

二、运用范围不同。

《尚书》《诗经》一般用“于”,《论语》除引用《尚书》的部分外,不用“于”。《孟子》一般用“於”。

三、对象不同。

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于”,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

“于”是“於”的较古形式,甲骨文的介词用“于”不用“於”,《书经》和《诗经》、《易经》也以用“于”为常。由此看来,“于”和“於”是骈词。“於”字后起,除了继承“于”的原始意义外,它还兼有后起的一些意义,而这些后起的意义就不用“于”来表示。

于和於的不同不是靠的读音,而是靠字形的不同,古代文人用这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它们在句子中的不同语法作用。比如,“于”所介多为地名,“於”所介多为被动句。其实,“于”和“於”虽然读音相同,但字形迥别,“于”就可理解为“从”“到”“向”之类与地名、地点有关的意思,见到“於”就理解为与人有关的被动的意思。所以,“于”和“於”的不同只是用字问题,而非语言问题,虽然只是用字问题,但对书面语的表意是有作用的。所以,二者的不同只表现在书面语中,在口语中则没有区别

推荐
Copyright © 2025 人份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