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关陇规则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04-13 15:08:08
答案

"关陇规则"可能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所形成的一种规则或制度。

据历史记载,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关中大行台贺拔岳接受了北魏孝武帝的密令,开始对抗高欢,并率部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批军事贵族以贺拔岳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到西魏时,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

"关陇规则"或"关陇制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均田,不分种族,无论关内的汉人、关外的胡人、流民、甚至阿拉伯突厥人都可以获得土地,并由此建立起来了大唐的税政制度。有了田亩就有了租,所以它的租庸调制就由此建立起来了。唐初的关陇集团进行了深刻的土改,建立了新的制度,建立了土地和自由人。有了土地就有了“租”,自由人提供徭役和兵役就有了“庸”,工商户可以提供其它物资就有了“调”。关陇集团的政治经济制度形成了唐朝的兴盛,人口从1000多万在百年之后达到6000多万。拥有长安洛阳两个百万人口大城市,那个时候的治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管理的国土面积远远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大唐的势力所及直达波斯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关陇规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历史术语,而是部分学者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在不同的历史研究领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推荐
Copyright © 2025 人份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