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姓的历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来源:
周官王校之后:
校姓最初来源于周官王校,以官职为姓,其中天宝时期有校杰,河南士曹1。
周公族之后:
校姓也来源于周公族之后1。
成吉思汗后裔:
河南中牟的校姓被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这一发现是在2012年通过专家鉴定会得出的结论12。
校姓的世系为:成吉思汗—术赤—拔都—撒里答—校姓23。
校姓在元末明初逃难至中原,并改为汉姓校。这一改变与元朝末期政治败坏、税负沉重以及天灾不断有关,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蒙古统治阶级的打击34。
改姓:
在清朝乾隆年间,河南中牟的校姓曾为避熹宗朱由校名讳改成了“较”姓,并在清乾隆年间改回了“校”姓4。
分布情况:
校姓现分布于河北栾城、鹿泉,河南中牟、辉县、巩义,陕西蒲城,江苏兴化、姜堰、大丰、湖北郧阳等地,共计一万三千多人2。
综上所述,校姓的历史源远流长,既有古代官职的传承,也有成吉思汗后裔的身份,以及在历史变迁中的改姓和迁徙。这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校姓丰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