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
(1)你读的专业要与导师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有较大的相关性。
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很多本科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有的高校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有较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存在随意性和畏难性,不理解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选课时,急需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指导。
(2)你未来发展的专业研究,要与导师有较大的匹配性
有的同学是要考研的,所以在选择导师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选择本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经常的请教、学习和多方面的交流。
2、口碑
选择导师,有些时候要看责任心的。
大学老师不同于中学老师,不会天天关注你的成长,不会盯着你不放,责任心强的导师,你找他的时候,他会热心解答,悉心指导。责任心欠缺的导师,可就不敢说了。
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时,要多问问学长、学姐,看哪个导师的口碑好,这样选择起来就避免了盲目性。
3、以后发展方向
导师再好,与我的道路无关,那也不可能做到锦上添花。
如果你本科不打算考研,不妨选择一位在就业上能帮你的导师,多亲近,多交流,这类导师多为资源型导师,以行政官员为多。
如果你本科后打算考研,不妨选择一位在学业上能帮你的导师,这类导师多为学者,以教授为多。
当然,从中国高校的现状来看,高校行政官员,多为教授,所以要分别以上两种类型,可以看下导师最近几年的学术成果,比较一下,自然就会清楚,哪个是搞学术的,哪个是搞仕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