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直谏
臣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代之朝,不容直士,此乃国家之甚耻也。直士辅直君,直君用直士,故曰直。朱云为直士,故上言极谏。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这是《汉书·朱云传》中的一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朱云在朝堂上直言进谏的故事。朱云认为,一个国家不能容忍正直的士人,是国家的耻辱。他自称为直士,因此他上朝进谏时言辞激烈。当皇帝对他的话感到愤怒时,朱云毫不畏惧,甚至攀住殿槛,表示他愿意为正义而死。左将军辛庆忌也站出来为朱云辩护,认为即使朱云的话不对,也应该容忍他,因为他是狂放直率的人。最终,皇帝被他们的言辞所感动,不仅原谅了朱云,还命令不要更换被朱云攀折的殿槛,以此表彰他的直言不讳。
这个故事体现了朱云的直言敢谏和忠诚于国家的品质,也展现了辛庆忌的勇敢和正义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议或不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